跳至主要內容

大灣區城市需區域聯合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若要有好的發展,需要區域聯合發展、優勢互補。   他指,香港是國家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擁有「一國兩制」下的優勢。不過,在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方面,短期會面對土地不足、勞動力不足等限制。在建立產業鏈和完善供應鏈方面,香港不能單靠自己,與深圳、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地合作,整個局面就會很不一樣。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20日出席第二屆世界華人會計師大會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王松苗秘書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秘書長)、尊敬的潘雲東副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Parco(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華師)會長鄔晉昇)、各位華師的朋友、各位來自內地和澳門的同業:   大家早晨。很高興今日參與華人會計師公會組織的第二屆世界華人會計師大會。還記得我都有參加五年前舉辦的第一屆大會,當時的主題是「一帶一路」的戰略和機遇。今次的主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活力大灣區。可以這樣說,這兩個主題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掌握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並尋求香港的發展定位。   大灣區的發展是國家的重點戰略,自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至今已有數年時間。在這數年當中,我們的發展是如何?未來又是如何?在談這方面之前,或者可以先談談國家在新時代、新征程、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經濟方面的發展戰略,再探討大灣區和我們的角色。   去年10月召開的二十大和今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兩會為國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訂明了方向,包括到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的主軸,就是邁向高質量發展。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有好幾個方面:一個是科技,強調創新科技,提出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近年,我們看到國際形勢,包括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格局,我相信大家對此都有深刻體會。   第二,是邁向綠色經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定下「3060」雙碳目標,包括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綠色轉型是跨越政治的議題,是全球都擁抱的領域。   第三,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其中,就民營企業在國家發展的角色,作了很重要的定調。   第四,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包括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   當我們探索香港和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方向時,我們必須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有8,700萬,本地生產總值大概是20,000億美元,接近意大利。而大灣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22,000美元,在我國是比較富裕的地方,即使放在全球來看也不算低;而這個地區的經濟增長相對來說也較快。   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一些其他主要灣區,包括紐約灣區、東京灣區、三藩市灣區等作出比較的話,我們在2021年的經濟規模比紐約灣區已經還要大,比三藩市灣區大一點,與東京灣區比較就小一些。但以我們經濟增長的幅度、速度,相信很快就會超越東京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要作為一個灣區來籌劃發展,有其戰略意義:國際上的競爭已經不是一個城市與一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很多時候,每個城市即使有其優點,亦難免有短板。如果要有好的發展,就需要區域聯合發展,大家優勢互補。這樣的話,可以有協同效應,發展起來更全面、更有力、更可持續。   就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我認為其發展方向和定位,是把紐約灣區和三藩市灣區的優勢聯合起來。為甚麼會這樣說?在紐約灣區中,紐約是國際金融中心;三藩市灣區則有矽谷。一個是金融中心,另一個是創科中心。這兩者都是粵港澳大灣區享有的優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國家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而就創科而言,大灣區幾個城市都有優勢。   香港的大學科研力量很強,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生命健康、醫療科技等幾個範疇。我們的大學「由零到一」的科研突破能力十分強大。而在整個大灣區中,就只有我們一個城市有幾家世界百強大學。   香港的另一個優勢,是我們「一國兩制」下的優勢。在現時的地緣政治中,香港是一個比較容易吸引國際級人才到來的地方,不管這些是外國人才還是華裔科學家。外國的華裔科學家在目前的氣候下,會有更大興趣和誘因來到香港發展,因為香港不管在制度、生活方式、自由度等方面,都相當有吸引力。如果我們能夠用好這個優勢,可以匯聚到不止香港和內地的科研人才,也能匯聚更多國際科研人才,在香港打造前沿的創新科技平台。   當然,我們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短期來說會面對一些限制,包括土地不足、勞動力不足;此外,我們在發展產業需要建立整條產業鏈,以及完善的供應鏈。香港在這方面是不能單靠自己的。當香港與深圳、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地一起合作時,整個局面就會很不一樣。深圳匯聚了很多龍頭創科產業---不單是科網企業,還有其他領域的企業。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地的先進製造業都發展得相當不錯。   匯聚力量,我們自然很有潛力成為世界領先的國際創科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發展大灣區作為國際創科中心,就是一個這樣的概念。   除了匯聚人才之外,香港的另一項優勢就是我們的法制。我們的普通法制度和規管制度,讓科研、創新活動可在香港開花結果,而它的專利也會得到好的保障。十四五規劃中就將香港定位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在此亦補充幾句,在金融方面,雖然我們是國際金融中心,但還需要不斷努力、不斷創新,要跑在前面。金融發展的競爭是全球性的,也很劇烈。我記得2017年我上任,上任不久就邀請同事們和監管機構研究一件事,一定要做成的,那就是容許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上市。   我們在2018年4月推出新制度,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可以上市,它們至今已籌資超過10,000億元。目前有260多間這類公司在我們的股票市場上,這些公司佔上市公司總量大約一成,但佔每日市場成交量四分一,比重很大。在2018、19年,香港交易所每日的成交量不超過900億元,到去年,平均每日差不多1,200億元。改革可以把我們帶上另一台階,提升我們的股票市場到另外一個規模,股市構成的部分亦更多元和更有活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多個金融範疇都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一個是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我們去年與深圳市政府聯合發布了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措施,便利和帶動這些基金發展。另一方面,大灣區是較為富裕的地區,大家都想把自己的財富作更好的投資;要投資的話,來香港是最好不過的了,所以兩地推出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   對會計界的朋友而言,資產和財富管理是很龐大的發展領域。再加上內地和大灣區的企業要國際化、要「走出去」,會計業除了審計和認證外,綠色金融、合規、諮詢、風險管理等都有很巨大的潛力。   說到綠色金融,我們的前景十分光明。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務超過800億美元;發行的綠色債券佔整個亞洲的三分之一,在亞洲排行第一。過去兩年,特區政府發行的綠色債券也包含零售部分,讓市民有機會參與。一般來說,有些政府不傾向發行零售債券,因為發行給機構投資者的利息比較低,發行給市民的零售債券的利息一般高一點,加上行政安排會較為複雜。但我們堅持這樣做,因為我們希望金融發展能讓市民受惠。另一方面,我們發行的綠色債券年期長,有以美元計價的30年期綠債,也有以歐元計價的20年期綠債,也有以人民幣和港元計價的,這樣,我們就為市場建立起基準。去年10月,深圳市和海南省亦來港發行綠色和藍色債券。事實上,整個世界在綠色金融方面的發展空間很大。單在中國,未來30年的綠色融資缺口每年超過30,000億元。   在綠色金融以外,香港應該再往前推進,有更高的站位。所以我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要將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結合,將香港打造成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大灣區的綠色科技發展有很強大的基礎,而在我們的數碼港和科學園,亦已有百多間綠色科技企業。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可以相互促進,衍生全新的產業鏈。這亦會為我們新一代的會計和專業人士創造更多機會。   時間有限,我就講到這裏。在此,再次感謝華人會計師公會搭建世界華人會計師大會這個平台,讓來自不同地方的會計界的朋友有更多互相交流的機會。我衷心感謝大家。謝謝各位!
http://dlvr.it/SpMy1L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特區成立25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香港郵政下月1日發售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5周年為題的紀念郵票及相關郵品。   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香港郵政發行一套四枚紀念郵票、一張小全張和相關集郵品。郵票展示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亦帶出教育學生國民身分認同,以及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下,香港將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年輕人和企業帶來龐大發展機遇。   香港郵政並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25周年發行郵票小型張。解放軍駐港部隊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和《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重要基石。    有關兩套紀念郵票及相關郵品和正式首日封發售詳情,可參閱香港郵政網頁。 全線37間集郵局下月1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為所有首日封、紀念封、註明首日字樣和本地地址自製封,提供即時人手蓋印服務。 http://dlvr.it/SSPh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