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超前部署 全方位增加土地供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鎖定7,300公頃土地供應來源,超出《香港2030+》報告預計2019年至2048年間6,200公頃的土地需求,這些土地供應逾半源自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   他說,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各有側重點,發揮不同策略目標。推展這兩個項目均屬必要,可互補各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時間落差。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1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房屋局上月底發表了最新的季度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資料,數據顯示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住宅供應有107,000個單位,當中包括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興建的單位、已落成未售出單位,以及建築中未售出單位。有關數字繼續創紀錄新高,比上季的推算增加2,000個,也是連續兩季高於十萬個的水平。   過去十年,這個反映短中期潛在一手樓供應的數字由六萬多個單位逐步增加到現時的超過十萬個,然而其間住宅樓價持續上升至2021年下旬的歷史高位後才進入調整階段。如果在樓市上升周期中能有更多單位推出市場滿足需求,讓大家不必擔心供不應求而急於入市,樓市或可較穩定有序發展。供應,是調節價格的有力且關鍵手段。   經過多年的反覆討論,土地供應不足導致樓價高,並嚴重制約着本港的發展,已是社會共識。本屆特區政府正全力以赴,提速、提量、提效,以全方位增加土地供應。   從長遠宏觀角度而言,我們已鎖定了7,300公頃土地的供應來源,這超出了《香港2030+》報告預計2019至2048年間6,200公頃的土地需求。   不過,即使土地供應總量足夠,同樣重要的是供應的節奏能否應對市場的需求變化。特區政府需要有足量的土地儲備(特別是熟地),才能因應不斷改變的市場情況,在不同階段都提供充足的土地及房屋供應,讓市場能較平穩有序發展。考慮到土地開發、平整、基建配套等需時,過程中亦可能遇上難以預見的狀況而有阻礙或延誤,因此土地供應來源必須多渠道、多樣化,以建立起充足的儲備,才談得上具備穩定供應的能力。   這是為甚麼我們一直強調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和交椅洲人工島的填海計劃都必須全速進行。在上述7,300公頃的土地總供應量中,超過一半 (54.6%) 是源自這兩大策略增長區。當中,北部都會區將提供逾3,000公頃土地;交椅洲人工島則提供1,000公頃土地。   這兩大策略增長區除了同樣是本港未來25年的重要土地供應來源,它們各有側重點,各自發揮着不同的策略目標。   北部都會區有助促成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加速推進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有利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並有助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合作和協同發展。我在去年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已預留1,000億元專款,冀加快推動北都的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發展項目的進程。發展局正加速推進成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並會在年內提出具體發展計劃。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亦正全速推動引進策略企業的工作,以配合北都的產業布局。政府將於短期內就區內旗艦項目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方案和土地規劃展開諮詢,目標是於2024年就首批新田創科用地開展土地平整工程。此外,北都預計可提供逾50萬個新住宅單位,並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活空間。可以說,北都的發展對本港整體經濟及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   至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有三大重要定位 : 第一,它將成為一個主要住宅土地供應來源,提供約20萬個住宅單位,可容納50至55萬人居住;第二,它將會發展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提供合共約5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第三,它將連通港島、大嶼山、機場和港珠澳大橋口岸和新界西,以至將來通往深圳前海的鐵路,為市民提供更便捷暢達的交通網絡,便利市民出行,也有利經濟活動。當人工島發展全面成熟後,相關經濟活動預計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2,000億元的增加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約7%。   可以說,這1,000公頃的人工島發展既關乎經濟民生,亦是為了構建更便捷的交通基建網絡,縮短市民出行、上下班和返學放學坐車的時間,方便工作、學習和生活。這項目填海得來的私人住宅和商業地皮,粗略估計可帶來7,500億元的賣地收入,單計土地收益已超出其建設成本。而當中尚未計及便捷交通推動沿線和其他區域的發展和上段所述的經濟活動效益。此外,面對市區樓宇老化的情況,我們需要有更多鄰近市區的調遷空間以加快推動市區重建。   誠然,社會對這項目有不同意見,在剛完結的公眾諮詢中就收到近8,000份公眾意見,當中約六成支持項目。持不同意見的關注點包括工程進度及環境影響等。政府會充分考慮相關意見,並聚焦做好發展規劃。至於有意見關注整個項目對公共財政的影響,我想特別指出,這個項目具備很好的向市場集資條件,所需資金將有較大部分通過市場募集。事實上,不少企業或機構都認同這項目的發展潛力,相繼表達希望參與其中,當中亦有建議可透過不同形式的結構融資或公私型合作發展模式,讓項目融資可有更大彈性和更多選擇。此外,我們還可以發行兼具零售部分的債券,為項目融資的同時也讓市民分享穩健的投資回報。   填海是增加本港可供發展大型土地的有效途徑。事實上,香港受制於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環境,填海一直是開拓發展用地的主要來源,本港近七成人口是居住在主要靠填海而來的新市鎮。不過,自回歸以來,本港填海速度大幅放緩,現時填海所得土地只佔本港土地面積的7%,遠低於新加坡的20%。土地供應持續不足影響深遠,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為170平方呎,比上海及新加坡少三分之一,也比深圳低四成。香港實在有迫切需要透過填海及其他土地開發,大幅增加土地供應。   總括而言,推展北都和交椅洲填海項目均有其必要性,不但能讓土地供應更多元,並能互補各個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時間落差。我們必須多管齊下、全力造地,才能加快讓市民住好啲和住大啲。   我們要經濟更蓬勃發展,增加經濟發展動能,就必須突破人才、人力和土地制約發展的瓶頸。唯有更好發展經濟及基礎建設,讓市民收入及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才能回應市民對更美好生活的期盼。這是香港在新時代、邁入由治及興關鍵階段的重要實踐。
http://dlvr.it/Sp1BkV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特區成立25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香港郵政下月1日發售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5周年為題的紀念郵票及相關郵品。   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香港郵政發行一套四枚紀念郵票、一張小全張和相關集郵品。郵票展示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亦帶出教育學生國民身分認同,以及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下,香港將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年輕人和企業帶來龐大發展機遇。   香港郵政並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25周年發行郵票小型張。解放軍駐港部隊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和《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重要基石。    有關兩套紀念郵票及相關郵品和正式首日封發售詳情,可參閱香港郵政網頁。 全線37間集郵局下月1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為所有首日封、紀念封、註明首日字樣和本地地址自製封,提供即時人手蓋印服務。 http://dlvr.it/SSPh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