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盡力令預算案惠及社會各階層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希望社會和經濟良好發展,中產和基層市民受惠更多。近幾年的財政預算案,政府都盡能力所及,照顧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同時盡可能減輕中產人士的稅務負擔。其中,增加父母和子女免稅額、延長供樓利息扣稅期等措施,令政府五年來少收1,000多億元稅項。   展望未來,陳茂波說,他對香港的經濟和前景非常有信心,呼籲大眾一起打拼。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6日出席ACCA公益關愛日2023開幕典禮的致辭全文:   Winnie會長(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會長祁詠儀)、Christin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事務及大灣區發展總監蘇可茵)、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會員、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回家」,參加這個開心的活動。這亦是財政預算案宣布要辦一系列「開心香港」活動後,我第一個參加最開心的活動,多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預算案公布約一星期,在座都是會計界的翹楚,相信大家對於有關內容都很熟悉,我不需要多作介紹。我特別想提一點:在今年預算案中,我們花了不少篇幅談及香港的經濟發展。我們要拼經濟、加速香港的經濟發展,提升整個產業結構,推動可持續和包容的發展,讓更多人受惠。為甚麼這樣說呢?各位朋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22%以上,但僱用的勞動人口只有7%。要整個社會都能更好受惠、年輕人有更多新的事業發展和向上流機會,就需要提升產業結構。就此,預算案在創科方面的着墨比較多。   預算案也有其他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第一,我們要將香港定位和發展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在綠色科技和金融產業兩方面,我們都做得不錯,而現時全世界尚未有地方將自己定位成這個範疇的領導者。我深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機會十分龐大。另一方面是第三代互聯網。我們自去年10月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後,很多在外並身處這個行業的朋友都來到香港探索機會,有些甚至已經開始遷移過來。相信我們未來在這個領域會有較突出的成效。第三點就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發展是整個世界的大潮流,就像我們的交通基建一樣。數字經濟搞得好,就是助力整個經濟和商業社會搭好基建,讓其四通八達。   今天的活動是公益關愛日,其實最近幾年的預算案,我們都盡能力所及,照顧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今天幾個受惠機構所涉獵的範圍,例如支援有學習困難的小朋友、支援長者等,我們都為之配備資源。此外,我們也盡可能減輕中產人士的稅務負擔。幾年以來,父母和子女免稅額有所增加,供樓利息扣稅期間延長,買相關退休產品亦可以扣稅。五年下來,我們少收1,000多億元稅項。事實上,我們希望整個社會和經濟都發展得好,同時中產和基層的朋友都能多受惠。   展望未來,我對香港的經濟和前景非常有信心,這方面需要我們大家一起打拼。今天是公益關愛日25周年,這亦給我一些啟發。當年我們首次籌辦這項活動時,活動規模很小,籌的款項也不多,第一年大概籌了30萬元左右。我們當時想,30萬元用來做慈善,能做甚麼呢?結果我們考慮到社會上有很多規模不大的機構,它們做的事很有意義,但籌款比較困難,所以我們將籌得的一點金錢交給他們。25年來,剛才會長說過,我們籌了2,300多萬元,幫助的團體也不少。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繼續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發揮力量,發揮影響力。   多謝大家,祝大家今天開心愉快。
http://dlvr.it/Sk3cdF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做好風險管理 經濟可望回穩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雖然政府下調全年經濟預測,但公眾無須對經濟走勢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本港經濟可望回穩甚至稍有增長。 政府發放兩期消費券,預料可為經濟帶來1.2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而隨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失業率可望改善。   對於美國加息,陳茂波說難免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資產價格甚至經濟活動,也增添企業和市民的貸款利息負擔。不過,市場不斷調整預期,已逐漸消化較快加息的風險,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和應變預案,保持警惕、持盈保泰、隨機應變,香港經濟即使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也能穩定前行。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了今年頭幾個月的經濟表現,支持經濟的三頭馬車---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表現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經濟收縮4%,中斷了之前四季的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預計4月份的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過最近的定期覆檢,我們決定將本港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來的2%至3.5%,下調到1%至2%。這意味本港本地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6.3%後,復蘇的動力比預期還要疲弱。除了疫情的打擊,中美關係張力持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外圍通脹升溫及加息趨勢,都困擾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經濟前景。   本周將發表的失業率是2至4月份數字,期內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狀況,故可以預期數字將進一步惡化。但是,過去這一個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離措施亦分階段放寬,向前看的話,只要疫情持續回穩,失業率可望見底及漸有改善。   回看過去幾年失業率數字的變化,粗略地概括,2020年可說是三級跳,由3.4%起步,一年內呈「3、4、5、6」升勢,失業率在年底攀升至6.6%;2021年則是「7、6、5、4」的三級降形態,年初曾高見7.2%,年底回落到4%。踏進2022年,卻因上述因素在數個月內已經跳升至超過5%。   這趨勢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要對問題的成因和結構有所了解,既要看眼前的數字,更要看趨勢及影響其變化的原因,才能對前景具有預視力並作出適當的應變。   綜合而言,在全年經濟預測下調、失業率仍趨升,以及資金逐步外流的形勢下,我們應如何評估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走勢呢?其實,大家亦無須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穩住信心,本港經濟可望回穩及稍有增長。雖然我們難以控制外圍環境的變化,但只要做好風險管控及自身的工作,壓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