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羅氏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共同引領香港和大灣區成為亞太區生命與健康科技的先行示範區

(香港,2023年1月18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宣布與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羅氏(Roche)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冀望共同引領香港和大灣區成為亞太區生命與健康科技的先行示範區。是次合作為科技園公司與生物科技企業達成首個跨領域多方位(包括科技及數據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

科技園公司與羅氏將致力為生命和健康科技發展及醫療政策的改革和落地提供意見。同時,雙方希望給予内地和香港的初創公司更多的支持,包括加強香港、內地以及亞太先進經濟體的交流,為創科企業提供更大的舞臺,並透過促進數據協作,在香港打造醫療數據生態圈。長遠目標是把大灣區打造成中國生命和健康科技的先行區,並爭取相關政策,使得大灣區的先行經驗能夠用於先進科技在全國的註冊和應用,讓更多國内患者受惠。藉鑒臨近國家的經驗、聯通區内資源,把香港和大灣區建設成亞太中的示範區,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

科技園公司與羅氏的主要合作内容包括:

    推動完善政策——雙方將制定白皮書、舉辦公共論壇、高層圓桌會議
    聯合孵化計劃——為香港和内地的創科企業提供提供科學、戰略及市場指導,連繫業界及商界交流等,為中港創科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促進數據協作——在科技園公司及行業領導中,共同營造數據共享環境,安全合法地分享本港數據,並研究「合成數據」工具。雙方將在香港以及其他地區中推廣數據協作理念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出席活動並見證簽署儀式,他在致辭時表示:「樂見科技園公司及羅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致力推進本港生命健康科研發展,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所制訂的戰略相呼應。憑藉中央政府堅定不移的支持,政府對創科發展的承諾,以及香港的獨特優勢,今次科技園公司與羅氏的合作意義重大,深信能夠掀起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新浪潮。」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羅氏是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他們與全球的商業領袖、科學家、銷售人員、投資者等有緊密的伙伴合作關係。我們期望是次合作能培育更多生物科技人才,同時大大加快醫學研究、藥物開發及臨床試驗過程的發展。」

羅氏中國創新中心(CICoR)負責人沈宏博士表示:「非常高興羅氏與香港科技園攜手合作。期待通過此次合作,為中國大陸與香港之間搭建起更多科技與學術交流的機會,也同時為更多的初創企業賦能,加速從科研到藥物的成果轉化,助力中國研發服務更多病患。」

羅氏診斷亞太區領導何美雲女士表示:「香港科研實力雄厚,我們期待今次合作,可以持續推動高質素的研發工作,推進創科平台建設,為亞洲以至全球醫療帶來裨益。」

其他參加儀式的嘉賓有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女士、羅氏製藥的亞太區領導Ahmed Elhusseiny博士、羅氏中國加速器負責人唐秋嵩博士、羅氏製藥和羅氏診斷香港總經理劉寒青醫生和羅子賢先生等重要嘉賓參加了儀式。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做好風險管理 經濟可望回穩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雖然政府下調全年經濟預測,但公眾無須對經濟走勢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本港經濟可望回穩甚至稍有增長。 政府發放兩期消費券,預料可為經濟帶來1.2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而隨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失業率可望改善。   對於美國加息,陳茂波說難免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資產價格甚至經濟活動,也增添企業和市民的貸款利息負擔。不過,市場不斷調整預期,已逐漸消化較快加息的風險,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和應變預案,保持警惕、持盈保泰、隨機應變,香港經濟即使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也能穩定前行。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了今年頭幾個月的經濟表現,支持經濟的三頭馬車---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表現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經濟收縮4%,中斷了之前四季的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預計4月份的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過最近的定期覆檢,我們決定將本港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來的2%至3.5%,下調到1%至2%。這意味本港本地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6.3%後,復蘇的動力比預期還要疲弱。除了疫情的打擊,中美關係張力持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外圍通脹升溫及加息趨勢,都困擾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經濟前景。   本周將發表的失業率是2至4月份數字,期內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狀況,故可以預期數字將進一步惡化。但是,過去這一個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離措施亦分階段放寬,向前看的話,只要疫情持續回穩,失業率可望見底及漸有改善。   回看過去幾年失業率數字的變化,粗略地概括,2020年可說是三級跳,由3.4%起步,一年內呈「3、4、5、6」升勢,失業率在年底攀升至6.6%;2021年則是「7、6、5、4」的三級降形態,年初曾高見7.2%,年底回落到4%。踏進2022年,卻因上述因素在數個月內已經跳升至超過5%。   這趨勢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要對問題的成因和結構有所了解,既要看眼前的數字,更要看趨勢及影響其變化的原因,才能對前景具有預視力並作出適當的應變。   綜合而言,在全年經濟預測下調、失業率仍趨升,以及資金逐步外流的形勢下,我們應如何評估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走勢呢?其實,大家亦無須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穩住信心,本港經濟可望回穩及稍有增長。雖然我們難以控制外圍環境的變化,但只要做好風險管控及自身的工作,壓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