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助科企上市 提升上市平台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環球金融市場過去一年有很大波動,但香港的股票市場和金融市場仍然穩健、有秩序地運作,展現出無比韌力。   展望未來,他指,香港將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平台,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會優化上市平台的競爭力,包括短期內推出政策措施,便利原本未能符合上市一般要求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以及激活創業板,協助初創或中小企業融資。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26日出席慶賀新春開市儀式的致辭全文:   Laura(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史美倫)、劉光源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Joseph(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Tim(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雷添良)、Eddie(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Gucho(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昇)、Salina(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日非常高興來到這裏參加香港交易所的新春開市儀式。今日是大年初五,在這裏向大家先拜年,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財源廣進、家肥屋潤、事事如意、生意興隆、恭喜發財。   過去一年可以說是風高浪急的一年。因為地緣政治因素、能源和糧食價格飛漲、通脹率很高,世界主要央行都加息,也收緊銀根,令金融市場的波動很大。即使如此,香港的股票市場和金融市場一直以來無懼風浪,很穩健、有秩序地運作,展現出無比韌力。而自從去年年底香港與國家開始和國際恢復便捷往還,整個市場的氛圍都好起來。   今年是兔年,兔仔機靈活潑,我深信今年我們的股票市場一定「兔氣揚眉」,兔躍如飛,跳上新台階,踏上新的水平。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全世界唯一匯聚國際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地方。國際優勢是全球的資金和人才;中國優勢則是市場規模和正在增長的資金。未來,我們會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平台,港交所會不斷優化上市平台的競爭力,包括短期內就特專科技公司,即使它們的營業額或利潤未能符合上市的一般要求,但鑑於這些公司的特殊性質,交易所會推出政策措施便利它們上市。另一方面,也會激活我們的創業板,讓它能發揮更好的功能,協助初創或中小企業融資。   剛才Laura提到,國家非常支持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去年宣布的幾項措施,包括利率互換通、將在香港上市的國際公司納入南向通標的範圍,以及就南向通部分股票推出港幣和人民幣的雙櫃枱,這些都是我們今年短期內全力盡快推出的措施。   我們仍然要不斷努力。港交所一直以來是特區政府很好的合作夥伴,在Laura和Gucho的領導下,大家會一齊多走出去說好香港故事。特區政府今年也會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吸引和邀請更多國際朋友來香港,讓他們親身來看看我們這裏的蓬勃發展、競爭力和機會。   最後,再次恭祝大家身體健康、生意興隆;各位參與股票市場的朋友都貨如輪轉、家肥屋潤。多謝大家。
http://dlvr.it/ShWVrM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做好風險管理 經濟可望回穩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雖然政府下調全年經濟預測,但公眾無須對經濟走勢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本港經濟可望回穩甚至稍有增長。 政府發放兩期消費券,預料可為經濟帶來1.2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而隨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失業率可望改善。   對於美國加息,陳茂波說難免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資產價格甚至經濟活動,也增添企業和市民的貸款利息負擔。不過,市場不斷調整預期,已逐漸消化較快加息的風險,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和應變預案,保持警惕、持盈保泰、隨機應變,香港經濟即使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也能穩定前行。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了今年頭幾個月的經濟表現,支持經濟的三頭馬車---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表現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經濟收縮4%,中斷了之前四季的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預計4月份的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過最近的定期覆檢,我們決定將本港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來的2%至3.5%,下調到1%至2%。這意味本港本地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6.3%後,復蘇的動力比預期還要疲弱。除了疫情的打擊,中美關係張力持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外圍通脹升溫及加息趨勢,都困擾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經濟前景。   本周將發表的失業率是2至4月份數字,期內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狀況,故可以預期數字將進一步惡化。但是,過去這一個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離措施亦分階段放寬,向前看的話,只要疫情持續回穩,失業率可望見底及漸有改善。   回看過去幾年失業率數字的變化,粗略地概括,2020年可說是三級跳,由3.4%起步,一年內呈「3、4、5、6」升勢,失業率在年底攀升至6.6%;2021年則是「7、6、5、4」的三級降形態,年初曾高見7.2%,年底回落到4%。踏進2022年,卻因上述因素在數個月內已經跳升至超過5%。   這趨勢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要對問題的成因和結構有所了解,既要看眼前的數字,更要看趨勢及影響其變化的原因,才能對前景具有預視力並作出適當的應變。   綜合而言,在全年經濟預測下調、失業率仍趨升,以及資金逐步外流的形勢下,我們應如何評估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走勢呢?其實,大家亦無須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穩住信心,本港經濟可望回穩及稍有增長。雖然我們難以控制外圍環境的變化,但只要做好風險管控及自身的工作,壓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