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本港人口平均年增0.8%

政府統計處出版《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回顧該30年內本港人口增長和年齡性別結構,以及出生、死亡、結婚模式,其中人口由575萬增至741萬,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8%。   該刊物展示本港人口30年來的變化,並比較選定經濟體在同期間的情況。期內,本港生育率下降和死亡情況不斷改善,人口老化持續,人口年齡中位數由31.6歲上升至46.3歲。   生育水平呈下跌趨勢,就總和生育率而言,1991年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嬰兒,2021年則跌至772名嬰兒。   死亡率持續下降,男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由75.2年增至83.2年,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則由80.7年增至87.9年。   婚姻趨勢方面,遲婚十分普遍,2021年初婚新郎、新娘的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2.2歲和30.6歲,1991年相應的年齡中位數則為29.1歲和26.2歲。   內地與香港跨境婚姻中,本港女性與內地男性結婚數字有上升趨勢,佔比由1991年的6.1%增至2021年的32%。   該30年內,離婚數字顯著上升,1991年為6,295宗,2021年為16,692宗。 http://dlvr.it/Sg7ctH

陳茂波歡迎保監局覆檢報告

保險業監管局程序覆檢委員會發表周年報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歡迎,認為委員會對維護保險監管制度的程序適當性起着重要作用。   委員會覆檢30宗個案,向保監局提出一些觀察和建議。個案涉及保監局的主要規管職能,包括紀律個案等新增範疇。   陳茂波說,委員會詳細檢視選定個案,覆檢保監局的內部程序和運作指引。委員會載於報告的觀察所得和建議,對該局履行各項規管職能甚具參考價值。   委員會乃行政長官批准成立的獨立委員會,負責檢討保監局及其人員在履行規管職能時所依據的內部程序和運作指引是否妥善,並向保監局提供意見。  http://dlvr.it/Sg54BX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化

創新科技署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化措施,包括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及擴展至更多新興科技範疇,並在創新科技署署長認為有需要時增添新範疇,以切合本港創新科技發展。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公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創科署表示,優化措施將進一步增加計劃的吸引力和彈性,讓在香港進行14個科技範疇研發活動的合資格公司受惠於計劃的確定性和簡化手續,以促進香港的經濟增長和提升整體競爭力。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2018年6月推出,就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實施快速處理安排,成功申請的公司會獲發配額以輸入相關人才從事研發工作。   合資格公司可在網上申請。查詢可致電3855 7600或透過電郵聯絡創科署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小組。 http://dlvr.it/Sg2Vym

引進辦成立 專責招攬重點企業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責搶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由物色、了解目標企業需要到談判條件、為企業制訂具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均由引進辦包辦。   陳茂波今日在記者會闡述措施時指,引進辦目標企業的產業範疇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科技等,目前已有企業主動聯絡政府。   他說,經過兩個月廣泛宣傳和籌備,以及與不同業界溝通討論,當局已擬訂首輪目標企業的初步名單。隨着引進辦全面運作,目標名單會持續更新。   他又說,政府在17個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支援引進辦接觸目標企業,不同政策局也會就相關範疇的目標企業提供支援。至於市場及策略方面,政府下周會公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已訂立績效指標,在2023年至2025年吸引最少1,130間企業到港開展或擴展業務,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和直接投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http://dlvr.it/Sft5H4

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公布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今日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清晰勾畫香港創科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策略。藍圖提出的策略包括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加強支援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晶片等先進製造產業在港設立產業研發和生產基地。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份藍圖為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指明清晰方向和重點策略,也為日後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可能提出關於創科的具體措施提供重要依據。   他說,政府會以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為願景,藍圖具前瞻性,循四大發展方向推進,包括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藍圖進一步細化,提出八大重點策略,針對16個目標提出42個建議,以更好協調和統籌相關政策,以推動香港創科發展。   策略一為完善創科生態圈,促進上中下游相互發展,加速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   策略二為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孫東指出,有別於過往提到的再工業化,新型工業化強調以信息化帶動,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更能反映現代工業化走向。   為實現新型工業化,政府會加強支援策略性的先進製造產業,如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晶片發展,在港設立研發和生產基地。   其他策略包括,豐富創投融資渠道,支持初創和產業發展;普及創科文化,提升整體社會創科氛圍;充實創科人才資源,建設國際人才高地;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步伐,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拓展環球創科合作。   孫東表示,未來五至十年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關鍵期,藍圖清晰勾畫創科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策略。   政府將成立創科產業發展委員會,就藍圖下的發展策略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見,加強持份者之間的協作,並檢視藍圖的推行進度。委員會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擔任主席,並取代原有的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成員名單稍後公布。 http://dlvr.it/SfqWJq

陳茂波與東盟領事同遊工展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邀請東南亞國家聯盟五個成員國的駐港總領事到維多利亞公園參觀第56屆工展會,到訪多個參展攤位。   陳茂波今日與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總領事和領事館人員,以及商會代表參觀工展會,並即場試食香港地道食品、飲料和東盟國家特色食品。   他會見傳媒時說,工展會是推廣香港產品和品牌的重要年度活動。他期望藉是次機會加強向東盟國家推銷香港的產品,為港商開拓更大發展空間,也希望領事代表團看到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在本地擁有潛力龐大的巿場。   陳茂波歡迎更多東盟企業和產品擴大在港營銷和發展,相信有助進一步推動香港和東盟的雙邊貿易。   本屆工展會在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放寬後舉行,因此容許試食。陳茂波說,近日新冠個案每天均錄得逾萬宗,但以死亡數字、醫院使用率、輕症和重症比例來看,風險仍可控。過去兩年聽到市民表達意見,期望在工展會試食,當局因此作出回應,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盡量令入場的市民更開心。 http://dlvr.it/SfqWBl

善用香港優勢 拓展大灣區業務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經濟制度自由開放,資訊科技基建完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是國際企業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門戶。他鼓勵全球商企充分利用香港橋樑角色,把握在大灣區拓展業務的無限商機。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2月21日在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的視像致辭文本:     尊敬的黃坤明書記(廣東省委書記)、尊敬的賀一誠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尊敬的王偉中省長(廣東省省長)、各位企業代表、各位嘉賓︰     大家好。很高興通過視頻,參與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這次招商大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連同澳門和香港兩個特區政府,同步在三地會場推廣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大會不但展示粵港澳三地政府攜手合作的緊密關係,更是打造全球企業共享機遇的重要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下,我們會積極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在特區政府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我親自擔任組長,三位司長任副組長,從策略和宏觀角度推進和督導跨局工作。督導組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強化領導力量,由組長和三名副組長形成一加三的頂層領導力量;第二是加強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督導組近日已經召開第一次會議,未來將進一步打通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強化與內地省市的區域性合作機制,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高水平合作。     另外,特區政府已成立泛大灣區外來投資聯絡小組,由香港的投資推廣署連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全面的聯合外來投資業務建議,加強協同效應。     聯絡小組去年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在上海舉辦大灣區推介會,吸引超過四萬人通過線上平台參會。今年10月,小組在香港舉辦大灣區投資機遇論壇,推廣大灣區的投資環境及營商優勢。未來,小組將繼續積極舉辦更多聯合推廣活動,向全球投資者說好大灣區故事,讓更多外商了解國家的蓬勃發展及機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經濟制度自由開放,資訊科技基

聖誕臨近,HOM為大家準備好三款聖誕新年禮盒!

(2022) 今年 HOM 亞太區總監 Ms Anita 為大家推介三款聖誕新年禮盒,每個禮盒都會有最少兩樣HOM的特色產品,例如專利橫向開口的HO1內褲、採用撞色設計的短袖家居服套裝和絲光綿直角紳士襪。不得不提禮盒還有 Cotes-Du-Rhone2016 或 Casa Burti Rose。 不知道今年聖誕節,大家會喜歡巴黎鐵塔細膩飽滿的質感紅酒還是充滿強烈玫瑰花香的Rose派對酒? 資料來源 : https://hom.com.hk https://hom.com.hk/zh/xmas-gift-set-2022.html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105146722/videos/5589283841178611 https://hom.systeme.io/gift_fb

香港科技園公司帶領夥伴企業參與建造創新博覽會2022  促進建造業創新及可持續發展

(香港,2022年12月13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帶領17間初創企業參與建造創新博覽會2022(創博會2022),加上最近推出的建築科技創新加速器計劃「ConTech Accelerator 2022」,彰顯科技園公司致力支持具潛力的建築科技(ConTech)初創企業成長,以及對創新及可持續發展建造業的願景。 創博會由發展局、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及香港建造業議會主辦,致力推廣香港建造業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園公司為支持機構,其建築科技展館展出園區公司跨領域的先進技術,涵蓋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物聯網(IoT)、增強實景(AR)、建築資訊模型(BIM),以及可應用於建築科技的新物料,印證創新科技如何提升建造業的生產力、可持續發展及工作安全。 科技園公司致力建造促進建築科技發展及加速建造業數碼轉型的創科生態圈,其最新推出的「ConTech Accelerator 2022」為香港首個建築科技創新加速器計劃,結合科技園公司豐富的初創培育經驗以及香港建造業議會深厚的行業知識,為準備推出市場的建築科技解決方案提供測試平台,支持建造業試驗和應用創新方案,並探索最佳的運作模式。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香港建造業一向在品質、速度和工作安全方面處於世界前列,要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建造業必須著眼於未來發展,以創新科技和可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優勢。因此,科技園公司希望激發創新思維,研究最佳的運作模式,推動建築科技的應用和成果,引領香港建造業在現代社會中蓬勃發展。」 在科技園公司與香港建造業議會合作推出的建築科技創新加速器計劃中,已從20間本地建造業公司中蒐集超過300個業界痛點,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整合成73個具體問題,希望通過建築科技找到創新解決方案。此項計劃至今收到超過200份申請,超過100場業務配對會議將於2023年2月前進行,充分展示行業對建築科技的巨大需求和興趣。 科技園公司將於12月16日在創博會2022上展示年度盛事「電梯募投比賽 2023」的體驗賽,進一步促進建築科技初創企業的蓬勃發展。「電梯募投比賽 2023」是一項國際性比賽,為本地及全球的初創企業提供了一個開拓亞洲市場的理想平台,當中設有現金獎及高達500萬美元的創投基金,並助具抱負的初創企業連繫關鍵投資者以及商業夥伴。「房地產科技(PropTech),包括建築科技」是今年比賽的

加強規管眾籌活動公眾諮詢展開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日公布有關加強規管眾籌活動建議的諮詢文件,並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   諮詢文件就提升眾籌活動的透明度和問責性作出多項建議,包括要求日後眾籌活動原則上須事先作出申請,獲得許可後方可開展,以及在眾籌活動舉行期間和結束時向公眾提供足夠的透明度。文件建議成立眾籌事務辦公室,一站式處理眾籌活動的規管和行政事宜。   財庫局表示,現時香港沒有一套清晰的制度,規管越趨盛行的網上眾籌活動,對市民的利益和公眾安全構成風險。當局於諮詢文件中提出的建議,旨在建立完備的制度,提升公眾對參與合法、正當眾籌活動的信心,並防範不法之徒藉眾籌名義從事詐騙、損害公眾利益、或危害公眾以至國家安全等違法行為。   公眾可於明年3月20日或以前郵遞至香港金鐘道66號金鐘道政府合署15樓、傳真至2869 4195或經電郵將意見送交財庫局。 http://dlvr.it/SffXHQ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大數據治理公會攜手合作 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樞紐

(香港,2022 年 12 月 13 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大數據治理公會(公會)宣布,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將攜手推動香港跨行業及跨境的數據管治,促進並保障關鍵數據的流動及整合,以推動數碼經濟的蓬勃發展。 隨著政府於今年 6 月宣布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數據已成為建設本港數據服務產業和推動各行業及政府加速數碼化發展的關鍵一環。香港要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或發展人工智能和數據產業,需提高業界對有效數據管治的認識和運用,方可促進發展。跨境數據是促進大灣區融合的基礎,亦是今次合作的另一個重要挑戰。 科技園公司與公會將攜手推動戰略性措施,以確保大數據的可用性、可接觸性和安全性,使不同企業和行業在數碼經濟新世代中無縫合作。為了啟動是次合作,香港科技園公司 STP Platform 總監霍露明博士及大數據治理公會創會主席楊德斌舉行關於大數據管治的研討會,分析有效管治大數據的關鍵原則和成功要素,並探討香港、大灣區和其他地區的數據協作機會。是次合作將為認證數據管治專業人士鋪路,雙方會成立一個由跨行業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工作小組,以探討和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數據管治最佳實踐方案及標準。 要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樞紐,香港需要積極配合並滿足內地以及國際市場的數據管治標準、法律和法規,使跨國企業能更具信心於區內開展業務。科技園公司與公會將緊密合作,研究數據管治框架,以支持跨境數據的發展。研究結果將會向公眾公布,以進一步徵求商界的意見,協助科技園公司與公會制定相關政策及行業慣例。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企業發展總監夏友正表示:「數據就如像新燃油,可以為任何創新科技和現代企業提供基礎,為未來經濟發展產生動力。隨著香港急速發展成為亞洲數據樞紐,我們以前所未見、領先全球的方式,為本港的數據發展奠下必備的基礎。如何定義數據管治,及採納有效的管治方式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亦會面臨各種挑戰。科技園公司是次與大數據治理公會合作,首要目的是推動業界把握數據所帶來的機遇。我們亦希望協助數據社群體現數據的真正價值,實現具意義的改變。」 大數據治理公會為一個非牟利平台,旨在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數據樞紐,鼓勵數據業界建立良好的自我規範。公會創會主席楊德斌先生表示:「為了實現數據流動,我們必須建立健全的數據治理,不僅要保護個人數據,還要確保數據在可信框架下共享。」 是次合作將透過一系列活動計劃,提高市場對數據管治的認

香港科技園與上海醫藥及前沿創新中心攜手推出生物醫藥共同培育計劃

(香港,2022年12月12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中國內地最大醫藥企業集團之一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601607.SH; 2607.HK ),以及上海生物醫藥前沿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前沿創新中心)今天宣布,攜手在香港科技園推行生物醫藥共同培育計劃,加速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的培育與創新技術的轉化。 隨著國家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戰略,並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在全球創科發展中的獨特優勢正不斷提升。為拓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機遇,科技園公司將進一步深化與上海醫藥的緊密合作。 上海醫藥早前與科技園公司簽署策略合作備忘錄,以推動生物科技發展,長遠加強滬港兩地在生物醫藥產業中無可替代的發展優勢。是次共同培育計劃,將結合上海醫藥的科研網絡和資金、前沿創新中心推動成果轉化的經驗,以及科技園公司的一站式基礎設施和支援,吸納全球科學家創新項目,孕育出頂尖的生物科技初創企業。 在為期四年的計劃下,科技園公司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14,000平方呎的共享工作空間,供參與計劃的初創企業使用,他們亦可享用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Incu-Bio)下的各種資源和支援服務。與此同時,上海醫藥和前沿創新中心亦會為這些企業提供最長七年的指導和支援服務,包括實驗室場地和辦公設施、專業技術平台及臨床研發資源、商業化服務、市場營銷拓展等。上海醫藥和前沿創新中心更有機會以資金入股或培育投資轉股等方式進一步支援企業發展。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亦有出席活動並見證簽署儀式,他在致辭時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樂見科技園公司、上海醫藥和前沿創新中心透過今天落實的合作計劃,促進兩地聯合孵化企業和相關的科研轉化;希望計劃能培育更多優質的初創企業,助力推動香港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港滬的交流合作源遠流長,近年上海將生物醫藥列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香港特區政府也積極推動生物醫藥技術創新與轉化,雙方可謂不謀而合。科技園公司作為香港最大的科技研發及企業孵化基地,與全球領先的藥企、高校、香港聯交所等夥伴,在生物科技方面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全力支援本地與海外的初創企業和人才。是次與上海醫藥推出生物醫藥共同培育計劃,將透過滬港兩地優勢互補,培育出更多頂尖

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展開

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今日展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呼籲市民踴躍提出意見,一同為香港畫出亮麗前景。   陳茂波表示,今年香港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估計收縮3.2%。展望明年,外圍環境仍複雜多變、充滿挑戰,但隨着與內地及國際的聯繫往返逐步復常,本港經濟有望重拾動力。   他說,在制訂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時,政府一方面要繼續致力穩住和提振經濟,緩減市民和企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謀劃香港的長遠發展,並適當配置資源。   市民可通過網站、面書專頁、電郵提交意見,也可致電2810 3768、傳真至2147 5770,又或將意見郵寄至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24樓財政預算案諮詢支援小組。 http://dlvr.it/SfYJvr

稅局辦事處分段遷至啟德

位於九龍啟德協調道5號的稅務中心新近落成,稅務局現時位於灣仔稅務大樓的辦事處本月19日至明年5月分階段搬遷至該處,其間計劃到訪的市民須留意各科別及組別的搬遷時間表。   各辦事處的辦公時間和聯絡電話號碼維持不變。市民可盡量使用電子服務處理稅務事宜。   此外,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和稅務局成立75周年,稅務局本月19日至明年1月31日在稅務中心地下舉辦展覽,展示該局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工作。   查詢搬遷和展覽詳情,可瀏覽網頁或致電24小時自動電話詢問系統187 8088。 http://dlvr.it/SfPDK5

基本利率上調至4.75厘

金融管理局今日宣布,基本利率上調50基點至4.75厘,即時生效。   有關調整因應美國12月14日調高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50基點而作出。   基本利率是用作計算經貼現窗進行回購交易時適用之貼現率的基礎利率。目前定於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限加50基點,或隔夜及一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五天移動平均數的平均值,以較高者為準。 http://dlvr.it/SfPDH4

北部都會區督委會舉行首次會議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後主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和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的首次會議,全面落實及體現施政報告在不同領域完善治理體系的目標。   李家超今日主持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他指出,北部都會區可帶來優質生活和經濟活力,同時加強與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融合,對香港未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委員會將提供高層次政策督導,強化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治理體系。   他續說,委員會成員應主動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各部門也務須加強統籌協調,在建設中提速、提效和提量。   就相關政策局明年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委員會議定所需行動。其中,政策局要及早制訂產業政策和土地處置方案、提供重點公共設施的亮點建築群建議,也要擬備產業和亮點建築群的土地需求和實施時間表等。   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設工作目前取得良好進展,督導委員會表示肯定。此外,財政司副司長會率領港方與內地有關部門成立專責小組,定期就北部都會區事宜溝通。   至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李家超昨日以組長身分召開首次會議,聚焦討論香港對接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推展的政策和項目。   他表示,督導組及其小組會按積極務實、與內地互利共贏的原則,制訂和推行政策措施,促使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並為特區增強發展動能。 http://dlvr.it/SfPDGL

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新機制下月生效

政府歡迎立法會通過《2022年稅務(修訂)(指明外地收入徵稅)條例草案》,就被動收入在本港引入新的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該機制下月1日起生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新機制秉持香港的地域來源徵稅原則,而且維持香港的稅務競爭力。    《2022年稅務(修訂)(指明外地收入徵稅)條例草案》旨在鞏固香港稅制,使之更有力打擊因雙重不徵稅而帶來的跨境避稅活動,並履行香港在2021年對歐盟所作修訂稅務法例的承諾。   許正宇表示,新機制下,在香港有實質經濟業務的跨國企業實體可繼續就其在香港收取的指明外地被動收入,即利息、股息和處置股份或股權權益的收益,申請稅務豁免。   得自合資格知識產權而在香港收取的外地知識產權收入也可在符合關聯要求的情況下獲得稅務豁免。個人和本地公司不受影響。   外地收入豁免徵稅機制制定經濟實質要求和關聯要求,以防止空殼公司可能濫用香港的稅務安排,以實現就外地被動收入的雙重不徵稅情況。   稅務局已成立專責小組提供技術支援,並將實施一系列便利合規措施,以協助有關納稅人遵守新機制。 http://dlvr.it/SfPD94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計劃推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公布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為期三年,推動本地從業員和有志從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相關工作的人士參與培訓,以應對低碳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每人最高可獲資助一萬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已預留二億元推展計劃,金融從業員、從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相關工作的人士,或就讀有關學科的學生或畢業生,如屬香港居民,均可提交申請。   申請人完成合資格培訓或資歷後,可申領資助。全日制學生可獲相當於該培訓或資歷相關費用的100%資助,其他人士則可獲80%資助,上限同為一萬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致力發展為區內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而培育人才正是支持此發展的重要一環。推出先導計劃資助合資格人士參加培訓,有助擴大本地人才儲備,支持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   先導計劃首批合資格培訓及資歷有19個,由本地大學的專業進修學院、專業機構、國際培訓機構等提供,清單會不斷更新。 http://dlvr.it/SfL7Z5

許正宇出席金融服務界交流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出席局方舉辦的金融服務界交流會時表示,該局、監管機構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務求精益求精,不斷將香港的金融市場做大做強,過程中金融服務界的支持和配合必不可少。   許正宇在交流會上表示,要持續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須具備的要素和條件很多,包括國家的政策支持、政府的主動作為、監管的優化提升、金融基建的升級,以及業界的人才培養等。   交流會旨在持續收集業界意見,就香港金融市場未來發展共謀方向,並為政府未來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在業界代表發表意見後,財庫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和港交所代表回應不同建議,並會跟進收集到的意見。 http://dlvr.it/SfH1DK

香港科技園推動新一代教育創新 帶領教育科技初創企業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

(香港,2022年12月7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帶領15間優秀教育科技初創企業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博覽會),透過展示新一代創新教學科技,協助學校和教師作好準備,應對全球混合學習模式。 作為亞洲最具規模的學習博覽,博覽會在政府持續推廣STEM教育以及學校與課程進行轉型的基礎上,增強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博覽會是科技園公司一眾傑出企業家展示其學習與教學創新理念的理想平台,透過創新科技推動教育現代化,提升學生技能應對數碼經濟。 教育科技已成為教育轉型的一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與行政人員紛紛採用新工具、技術和知識以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根據國際市場情報研究公司Holon IQ的數據,2021年教育科技領域的集資金額錄得新高,全球風險投資公司共集資了208億美元,是2010年集資額的40倍,顯示教育科技界別正在蓬勃發展。 政府在2022-23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除了向教育界撥款1,119億港元,更鼓勵教育工作者探索新科技和開拓新課程,推動STEM教育以及提升教師的能力。參展的15間科技園初創企業組成強大陣容,希望能在本港學校以至教育界激發創新浪潮。科技園展館展示在科技園生態圈孕育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從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到元宇宙應用程式、3D打印技術和沉浸式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學習工具。 香港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及企業加速計劃總監王瑩表示:「科技園公司的目標是希望利用創新科技協助各行各業轉型及帶來增長。15間參與學與教博覽2022的初創企業展示它們的教育科技創新方案,向教育界示範轉型的路徑,推動整個教育界邁向現代化,携手共建未來。」 王瑩女士續指:「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吸引處於不同階段的優質創科企業及人才加入我們的計劃,把他們的構想轉化為商品或服務,並擴充他們的業務。我們深信教育科技企業可以憑借我們蓬勃發展的創科生態圈,以香港為跳板,進軍大灣區以至其他地區。」 目前約有25間從事教育科技相關的初創企業參與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計劃,為各級教育、生涯規劃,以至航空和建築等特定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為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支援,幫助初創企業加速科技研發,協助他們聯繫亞洲各地的教育界領袖,以至商業夥伴和業界推動者。今年博覽會更加入大灣區作活動主題,突顯為教育科技初創企業,以及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而增加的發展機遇。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Saltagen Ventures簽署共同培育合作協議 引領國際初創走進大灣區

(香港,2022年11月30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日宣佈與專注加拿大的風險投資公司Saltagen Ventures成為共同培育策略夥伴,協助具潛力的國際初創企業把業務拓展至香港、大灣區及海外。 在生命科學初創企業方面擁有良好往績的Saltagen Ventures將與科技園公司合作,引入一系列正於初期至中期融資階段的企業。共同培育計劃旨在為香港帶來一批表現出色並專注在生物科技與及其他高科技領域,如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先進材料、教育科技和人工智能的企業。 作為香港最大的科技生態圈,科技園公司至今已協助數百家優秀的初創企業,於過去五年籌集超過 802 億港元的資金,加速企業成長。此外,在2021至2022財政年度期間,參與科技園公司企業加速計劃的初創公司總估值不但躍升250%,相比去年同期企業累計籌集資金金額更增加一倍。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與全球業界、投資、研發以及學術界的領導者合作,藉此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科研實力,並作為企業進軍環球的跳板。與Saltagen Ventures的合作,亦是科技園公司一連串共同培育計劃的最新成果。憑藉香港蓬勃發展的生物科技市場,以及作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此次共同培育合作夥伴計劃亦是對科技園公司打造香港成為充滿活力的生物科技生態圈的影響力及工作的認同。 香港科學園公司創科培育計劃及企業加速計劃總監王瑩女士表示:「我們與國際級的Saltagen Ventures推出共同培育計劃,足證香港在全球創科發展中的獨特地位正持續提升,能夠協助國際初創企業跨越國界,拓展全球商機。隨著多間種子輪和A輪初創公司落戶科學園,不但突顯科技園創科生態圈的雄厚實力,更向全球展示香港已復常,是大灣區、亞洲以至全球高增長科技機遇的理想起點。」 Saltagen Ventures執行合夥人馮尚賢表示:「我們很高興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這項共同培育協議,合作培育和引進全球具前景的初創企業,擴展他們在亞洲的業務。我們將繼續運用本身獨有的跨太平洋網絡,以及在變革性生命科學技術領域的投資優勢,為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帶來更多北美洲初創企業的開創性技術。」 計劃會為合資格的海外初創企業提供各種支援,包括業務發展、諮詢和培訓服務以及導師指導;參與的企業家將建構概念及進行驗證。初創企業不但能受惠於Saltagen Ventures投放的資金以及其國際商業網絡,更可以

陳茂波晤世貿總幹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與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舉行早餐會,介紹香港最新經貿發展情況。他表示,隨着香港逐步邁向復常,特區政府會進一步拓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航運中心等的角色,為推動國家與世界更好連接,以及促進共同和普惠發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會面期間,陳茂波對第七次「1+6」圓桌對話會在內地圓滿舉行表示熱烈祝賀,並指對話會對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發揮積極作用和貢獻。他也就6月舉行的世貿第12次部長級會議取得多項多邊談判成果,向伊維拉送上祝賀。   陳茂波說,環球經濟正面對多重挑戰,中國香港作為世貿創始成員,一直堅定支持以世貿為核心、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體制,並積極推動和促進自由貿易。他指出,中國香港支持世貿改革朝正確方向發展,包括盡快恢復爭端解決機制完整和有效運作。  http://dlvr.it/Sf9s8b

發展創科 為香港和國家譜新篇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近年大力投資推動創科,旨在提升香港競爭力,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增添動能,並服務國家所需。當局將於本月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創科發展提供清晰方向和戰略,重點包括培育和吸納創科人才。他希望社會各界一起推動創科發展,共譜香港和國家創科故事新篇章。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2月9日在講好中國創科故事系列主題講座開幕禮的致辭全文:   Nick(香港政協青年聯會主席鄧灝康)、翔玲主席(港區省級政協聯誼會主席鄭翔玲)、Irons(港區省級政協聯誼會會長施榮懷)、Johnny(立法會議員吳傑莊)、Sunny(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Victor(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日下午很開心出席由香港政協青年聯會舉辦的講好中國創科故事系列主題講座開幕禮,正如Nick剛才所講,這個講座系列為期兩年,實在令人充滿期待。創科故事,往往是包含着看似不可能的夢想或者令人意外的新發現,在創科路途也許有曲折起伏,甚至有令人洩氣的時候,或是引致整個研究方向轉變。但是,一個又一個創科故事也實在地讓我們看到感動的內容:夢想指引方向、堅持就會尋找到出路。有興趣的是,創科的實踐可以遠在太空,但亦是近在身邊。   遠在太空的,有上星期神舟15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第六次的飛行任務。兩個月前,國家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讓我們香港人也有機會親身參與這個事業之中。   近在身邊的,有我們日常會吃到的蕃茄和士多啤梨。你可能會覺得好奇怪,為何我會選擇這兩款蔬果。其實是因為在內地有個AI種植比賽,參賽隊伍分別透過人工智能比拼看誰可以做到頂尖農民:即產量夠多、果實夠大、入口夠甜,種植過程亦要兼具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指標。有些隊伍透過圖像辨識、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在控制溫度和濕度方面做得好,達到增加產量的目標;也有隊伍透過圖像辨識和種植常識,預防蟲蛀病害。其實誰勝誰負結果已經不是最重要,因為在過程中的發現,廣泛提升了農戶的種植技術,受惠是廣大的農民和百姓。這樣的實踐模型,其實也適用於我們不同的範疇的產品和服務。根本的核心是:如何借助科研成果、如何應用創科,為市民帶來更好更貼心的產品、更有效益和體驗愉快的的服務。這亦是透過數字農業,助力國家邁向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其中一些展示。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們或許更能深入體會二十

譚盾任文化推廣大使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委任國際著名華人作曲家、音樂家和指揮家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任期五年,明年1月1日起生效。   楊潤雄今日出席委任儀式致辭時表示,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策略,特區政府銳意推動文化藝術發展,這次委任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正是朝此目標進發。   楊潤雄又說,譚盾憑藉其豐富網絡和經驗,可匯聚海內外優秀人才來港演出,藉此促進文化交流,擴闊本地藝術家的視野,同時向世界展示香港的文化軟實力、獨特藝術地位和優勢。   作為文化推廣大使,譚盾將會在港策劃大型藝術項目,並邀請本地藝術家參與其中,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譚盾並將協助本地年輕人才,除舉辦大師班外,也會透過親自指導或推動與本港大專院校交流合作,為香港年輕藝術人才搭建平台,建立國際視野。他也會藉參與國際會議,向世界展示香港中外文化薈萃的特質,弘揚中華文化,說好香港故事。 http://dlvr.it/Sf52JQ

政府發表保險業發展策略藍圖

政府今日發表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策略藍圖,闡述政府的願景和使命,以及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成熟完備的保險樞紐定位。   政府將與保險業監管局和市場持份者緊密合作,以實現發展策略藍圖。   發展香港保險業的願景和使命包括,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競爭優勢;推行政策措施和法例,以助香港保險業開拓市場;推動長期業務和一般業務均衡發展;善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並把握雙循環策略的契機,促進保險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釋放保險的社會價值,為市民提供完善的風險管理和管控方案。   策略藍圖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以內循環推廣者角色,參與雙循環策略的理想切入點。當局正爭取於南沙、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並進一步研究實現連接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的可行模式。 外循環方面,政府去年3月實施更完善的法律框架,使香港的集團監管走在世界前沿,當局也會致力說明香港是保險集團作為營運總部的最佳選擇。當局正推行工作,以期於2024年實施風險為本資本制度。   此外,當局期望以健全發展保險業為重心,建構豐富多元的環球風險管理中心。   政府指出,發展香港保險業有賴與內地和國際市場互聯互通、吸納外來專才和培養現有人才、科技應用,以及數據可及性。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保險業在香港金融市場發揮獨特和重要作用。環球市場參與者正因應疫情和地緣政治局勢重新評估並調整其風險管理優次,目前正是政府公布策略藍圖的適當時機,闡述政府發展保險業的願景和方向,把握國家雙循環發展策略的契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有信心在政府、保監局和市場持份者的共同努力下,推動保險業創新高峰。 http://dlvr.it/SdrxZB

李家超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會面。他指,特區政府會用好香港法律和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的優勢,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角色。   李家超歡迎鄧鴻森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高級別代表團來港出席明日及後日舉行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該論壇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重點慶祝活動之一。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致力保護知識產權和推動知識產權貿易,以配合國家發展知識產權事業的重要戰略,這也與香港發展知識型經濟、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方向相輔相成。   李家超讚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推動和促進全球知識產權發展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期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特區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繼續保持緊密聯繫和加強合作,推動知識產權發展。 http://dlvr.it/Sdfl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