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內地省市支持港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海南省和深圳市政府均會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此舉充分展示香港是發行人民幣債務產品的首選平台,貫徹中央和內地各級政府對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27日出席2022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商貿創科全接觸的演辭:   郭艷明總編輯(《信報財經新聞》總編輯)、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上星期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社會和傳媒最關心和討論得最多的議題有兩個,分別是房屋土地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以及搶企業、搶人才的一些破格措施。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容都有觸及,因為大灣區作為企業和人才生態圈的角色是重要的,但社會對大灣區的討論應該可以更多,讓我們更認識其中帶來的機遇和重要性。   事實上,施政報告關於大灣區的措施是相當多、很廣泛亦豐富,而且是貫穿整本施政報告的各個章節,有很多亮點。所以我非常多謝《信報》舉辦今日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讓我們有機會聚焦地討論施政報告裏面有關大灣區的政策方向和措施。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的重大舉措。作為大灣區其中一個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加上「一國兩制」賦予我們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特區有能力,亦有責任為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我上任第二日已經與廣東省和深圳市領導通電話,9月1日我們亦進行深化粵港合作視頻會議,就深化粵港、穗港、深港合作和進一步推進大灣區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和達成多項共識。我在施政報告提出有關大灣區的措施,目的是共同推進大灣區進一步發展,同時增強香港及大灣區的結合競爭力。由於今日時間所限,我想重點分享三方面措施:一是建立治理體系、二是鞏固傳統產業、三是發展新興產業。   建立治理體系   首先是建立治理體系。我在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我親自擔任組長,但大家更重要留意的是會有三位副組長與我一同領導,三位司長會擔任副組長的角色。這是本屆政府全新構建的頂層治理體系,將領導機制強化為一加三的四人領導,三位副組長會獨當一面地在他們的政策範疇領導各局長,從策略和宏觀角度推進跨局、跨部門工作,加強與內地的溝通。   我期望督導組未來推展工作時會和今日論壇的主題一樣,令到特區政府與內地不同單位及機構都達到全接觸,進一步打通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高水平合作、高質量發展。   鞏固傳統產業   第二是鞏固傳統產業的措施。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指出,中央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例如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這些都是我們的固有優勢,但我們絕對不能夠滿足於現狀,更要推陳出新,因為現在正值世界百年大變局,地緣政治變幻莫測,香港必須自強不息,增強競爭力,向前發展,不斷求進。   在金融方面,香港會繼續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全球約75%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款額經香港處理。我在施政報告提出,推動市場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工具。我很高興在施政報告發表後不足一個星期,已經迎來好消息,海南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在10月24日宣布,將會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海南省政府是首個省政府使用香港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發債,而深圳市政府則是第二次在港發債,充分展示香港是發行人民幣債務產品的首選平台,貫徹中央及內地各級政府對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   我在施政報告亦提出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推動香港成為海內外綠色企業的首選融資平台。我們亦會加強互聯互通安排,盡快啟動互換通北向通、優化債券通南向通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並爭取短期內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支援。   在航運方面,香港擁有其中一個全球十大繁忙的貨櫃港口,更是首屈一指的國際航空樞紐。我在施政報告指出,我們今年會開始制訂行動綱領,推動香港高增值現代物流發展,並從三個方向推進工作,包括加強結合空運、海運和陸路運輸的多式聯運,發揮香港在處理高價值貨物和高增值物流的優勢,以及鼓勵物流業界更廣泛使用智慧物流方案。   在商貿方面,特區政府着力在國家的雙循環政策下,協助港商利用大灣區為切入點,拓展內銷市場,除服務內地持續增長的市場外,更為港商開拓更闊的發展空間。   香港貿易發展局推出的GoGBA數碼平台和在深圳設立的大灣區服務中心,為港商一站式提供大灣區經貿資訊和服務,協助他們開拓內地大灣區市場,廣受港商歡迎。我在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駐粵辦會設立專責推廣中心,支援港人港企在大灣區發展,而貿發局的GoGBA港商服務站將落地至大灣區全部九個內地城巿,更全面地提供支援港商的商貿諮詢服務。   發展新興產業   除了上述的固有優勢之外,我亦重視新興產業發展。這也是我想分享有關施政報告大灣區措施的第三部分。   我說過:無創科,無未來。創科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政府今年內會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從整體設計勾劃香港創科未來發展的總體方向和重點策略,鞏固香港國際化優勢。   十四五規劃除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外,也明確將深港河套納入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正全力合作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實踐「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發揮港深強強聯手的優勢。   我們會加強發展港深創科園,把港方園區打造成新試點,與深圳研究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的基礎上,試行專屬跨境政策,確保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無阻。我在施政報告就提到,我們正與內地研究促進內地數據向香港流通的特定便利安排,目標是於2023年在大灣區推出數據跨境流動試行計劃。   港深創科園所在的北部都會區是驅動香港實現新飛躍的新引擎。我在施政報告提出,要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線限制的協同效應,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北部都會區會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軸,通過毗鄰深圳的地利,把西邊、中部及東邊分別發展成核心商業區、多元創新試點和康樂旅遊景點等。   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同氣連枝,民俗相通,具備充分條件在文化藝術方面協同發展。十四五規劃肯定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支持香港打造更具競爭力國際文化交流平台的方向互相呼應。我們會繼續善用文旅規劃的溝通機制,加強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統籌與協作文化藝術政策,共建人文灣區。   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我們會主辦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展示香港和大灣區城市的優秀藝文作品,彰顯香港在大灣區中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地位。此外,特區政府亦會增撥資源,培育新晉藝團和藝術家,製作更多元化的藝術項目,做好傳承,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各位,我在施政報告提及大灣區的地方還有很多,因為大灣區給香港的發展機遇是數之不盡的。我們要把握好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各界要團結一致創新作為,為香港在未來五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作出更大貢獻。   最後,我祝今日的論壇圓滿成功,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多謝大家。
http://dlvr.it/SbnNy8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做好風險管理 經濟可望回穩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雖然政府下調全年經濟預測,但公眾無須對經濟走勢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本港經濟可望回穩甚至稍有增長。 政府發放兩期消費券,預料可為經濟帶來1.2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而隨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失業率可望改善。   對於美國加息,陳茂波說難免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資產價格甚至經濟活動,也增添企業和市民的貸款利息負擔。不過,市場不斷調整預期,已逐漸消化較快加息的風險,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和應變預案,保持警惕、持盈保泰、隨機應變,香港經濟即使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也能穩定前行。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了今年頭幾個月的經濟表現,支持經濟的三頭馬車---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表現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經濟收縮4%,中斷了之前四季的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預計4月份的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過最近的定期覆檢,我們決定將本港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來的2%至3.5%,下調到1%至2%。這意味本港本地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6.3%後,復蘇的動力比預期還要疲弱。除了疫情的打擊,中美關係張力持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外圍通脹升溫及加息趨勢,都困擾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經濟前景。   本周將發表的失業率是2至4月份數字,期內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狀況,故可以預期數字將進一步惡化。但是,過去這一個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離措施亦分階段放寬,向前看的話,只要疫情持續回穩,失業率可望見底及漸有改善。   回看過去幾年失業率數字的變化,粗略地概括,2020年可說是三級跳,由3.4%起步,一年內呈「3、4、5、6」升勢,失業率在年底攀升至6.6%;2021年則是「7、6、5、4」的三級降形態,年初曾高見7.2%,年底回落到4%。踏進2022年,卻因上述因素在數個月內已經跳升至超過5%。   這趨勢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要對問題的成因和結構有所了解,既要看眼前的數字,更要看趨勢及影響其變化的原因,才能對前景具有預視力並作出適當的應變。   綜合而言,在全年經濟預測下調、失業率仍趨升,以及資金逐步外流的形勢下,我們應如何評估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走勢呢?其實,大家亦無須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穩住信心,本港經濟可望回穩及稍有增長。雖然我們難以控制外圍環境的變化,但只要做好風險管控及自身的工作,壓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