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造有利條件 促創科研究商品化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推動創科和再工業化需要官產學研充分合作,政府會繼續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研究成果商品化,為青年人提供優質的就業機會,也讓市民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   以下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7月21日在生產力促進局Appreciation Day 2022的致辭:   Willy(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Sunny(候任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Mohamed(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很高興參與生產力局舉辦的Appreciation Day,與各位一起為生產力局合作夥伴及研發團隊在過去一年的傑出表現和成就「點讚」!   2021年對生產力局而言絕對是碩果豐收之年。在Willy與Mohamed的領導下,生產力局及其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的多個項目共獲得了80多項殊榮,當中包括不少國際知名獎項,成績令人鼓舞。我知道有不少得獎項目也獲得創新科技署的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並經生產力局的研發團隊及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將有關項目成功商品化。   推動創科發展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過去五年,政府投放了不少資源支持創科,為創科發展奠下穩健的基石;香港的創科生態環境也越見蓬勃,官產學研的良性互動亦大幅提升。在這個良好的基礎上,我們將會繼往開來、積極並加大力度推動創科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豐富創科人才庫、完善創科生態圈和發展生態鏈、加速再工業化進程,建設好智慧城市,成就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同時,我們會把握好國家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進一步深化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內城市的創科合作,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事實上,香港要發展好創科生態圈,必須在上、中、下游形成生態鏈。香港有五間大學位列全球前70名,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在上游具有明顯優勢。至於中游方面,我們必須加大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相互促進下游的產業發展,加速再工業化進程。過去多年來,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措施為應用科研及科技初創企業創造有利發展環境,例如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的各項計劃,包括夥伴研究計劃及企業支援計劃等支援研發機構與公司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應用技術,並倍增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給每所參與大學的每年資助額,協助大學科研人才把研究成果落地轉化。同時,我們亦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線,支持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加速香港再工業化的步伐。   而在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方面,生產力局一直為業界提供技術支援,協助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生產力局作為技術顧問,從廠房布局、生產及物流、數碼化、智能技術以至工業物聯網、培訓等多個方面,支援企業設計和建立智能生產線,達到工業4.0。    推動創科和再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官產學研各持份者的充分合作和共同努力。政府會繼續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研究成果商品化,協助更多創科產品推出市場,從而為青年人提供優質的就業機會,讓市民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和改善,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最後,我想藉這個機會向即將卸任的Willy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在過去六年來帶領生產力局積極推動再工業化並促進業界向工業4.0升級轉型,貢獻良多。我深信在新任主席Sunny的領導下,生產力局將會繼往開來,繼續努力推動再工業化,並和合作夥伴再創佳績,繼續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謝謝大家。
http://dlvr.it/SVK0Xy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做好風險管理 經濟可望回穩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雖然政府下調全年經濟預測,但公眾無須對經濟走勢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本港經濟可望回穩甚至稍有增長。 政府發放兩期消費券,預料可為經濟帶來1.2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而隨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失業率可望改善。   對於美國加息,陳茂波說難免會影響全球資金流向、資產價格甚至經濟活動,也增添企業和市民的貸款利息負擔。不過,市場不斷調整預期,已逐漸消化較快加息的風險,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和應變預案,保持警惕、持盈保泰、隨機應變,香港經濟即使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也能穩定前行。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了今年頭幾個月的經濟表現,支持經濟的三頭馬車---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表現均欠佳,令今年首季經濟收縮4%,中斷了之前四季的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預計4月份的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過最近的定期覆檢,我們決定將本港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由原來的2%至3.5%,下調到1%至2%。這意味本港本地生產總值在2021年增長6.3%後,復蘇的動力比預期還要疲弱。除了疫情的打擊,中美關係張力持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外圍通脹升溫及加息趨勢,都困擾着全球以至本港的經濟前景。   本周將發表的失業率是2至4月份數字,期內仍反映着疫情高峰期的狀況,故可以預期數字將進一步惡化。但是,過去這一個多月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離措施亦分階段放寬,向前看的話,只要疫情持續回穩,失業率可望見底及漸有改善。   回看過去幾年失業率數字的變化,粗略地概括,2020年可說是三級跳,由3.4%起步,一年內呈「3、4、5、6」升勢,失業率在年底攀升至6.6%;2021年則是「7、6、5、4」的三級降形態,年初曾高見7.2%,年底回落到4%。踏進2022年,卻因上述因素在數個月內已經跳升至超過5%。   這趨勢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要對問題的成因和結構有所了解,既要看眼前的數字,更要看趨勢及影響其變化的原因,才能對前景具有預視力並作出適當的應變。   綜合而言,在全年經濟預測下調、失業率仍趨升,以及資金逐步外流的形勢下,我們應如何評估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走勢呢?其實,大家亦無須太悲觀,只要疫情穩步受控、穩住信心,本港經濟可望回穩及稍有增長。雖然我們難以控制外圍環境的變化,但只要做好風險管控及自身的工作,壓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