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府設機制防範金融風險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為應對金融威脅,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有一套全方位的風險預警和管理機制,力求防患未然,確保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行業有序發展。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16日在香江集思會金融論壇的致辭:   袁光銘會長(香江集思會會長)、易飛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各位嘉賓、各位線上、線下朋友:   大家早晨!非常高興出席香江集思會籌辦的金融研討會。大會訂的課題十分合時。近月環球經濟前景急劇轉變,在這看似周期性起伏的背後,其實反映着國際政經格局的深刻變化,影響十分深遠。在這複雜的大環境下,香港要思考的不但是怎樣發展,也同樣要照顧好安全,才能保障發展的前景。   香港是國家的特別行政區,要在急速變化的國際政經形勢下找到正確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我們必須準確理解和掌握國家發展的大局和戰略,以及對香港的政策方針與期望。   就此,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慶典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習主席提出了四個必須: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及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   從統籌兼顧發展和安全的角度出發,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有兩點是我們必須牢記的。第一,他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所以香港的發展不能偏離國家的整體發展利益,香港必須維護好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第二,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符合國家在戰略和全局高度的考量。習主席的重要講話表明,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習主席亦充分表明,香港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將會繼續扮演獨特和重要角色,作出重大貢獻。   我們一方面要知道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宏觀定位,另一方面亦要認清環球的政經發展和形勢。今年以來,環球經濟下行壓力顯著上升,歐美經濟明顯轉弱。第一季歐元區經濟按季僅輕微增長0.6%,而美國經濟以年率計更收縮1.6%。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在上月估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會減慢至3%,較去年12月的預測低1.5%,並指今年全球通脹將保持高企。世界銀行也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2.9%,表示發生滯脹的風險上升,可能會對中、低收入經濟體造成震盪。   環球增長動力減慢,原因包括疫情對環球供應鏈的干擾、歐美通脹加劇導致主要央行加大力度收緊貨幣政策,以及俄烏衝突推高能源及商品價格,加劇了原本的通脹問題等。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除了經濟因素外,更與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即使在目前的經濟下行周期完結後,這些國際格局的變化還會繼續影響我們長遠的發展。   首先談環球供應鏈的轉變。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國際間已有去全球化的呼聲,一些國家高舉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旗幟,樹立貿易壁壘。到近年疫情爆發、俄烏衝突等等,都成了催化劑,加速了國際形勢轉變。不少企業為了在生產過程中避免供應鏈過度集中於一、兩個國家或區域,因而重新調配原有的生產基地。這些因非經濟因素而作出的改變,將會增加成本、降低效率。   至於目前通脹熾熱和其引發的問題,大部分論者都歸咎於早前新冠疫情導致環球供應出現瓶頸,以及俄烏衝突推高了能源和食品等大宗商品價格等因素。美國6月CPI(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高達9.1%,而歐元區6月的整體通脹亦升至8.6%的紀錄新高。然而,許多政府在疫情期間大灑金錢刺激經濟,不少央行也大力放寬貨幣政策,亦是原因之一。因此,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也因而大大增加。為遏制通脹,美聯儲自3月以來共加息1.5厘,並預示會於本月底再度大幅加息。歐洲央行也預告在本月開始加息,是自2011年來首次。這將進一步壓抑環球經濟增長,影響國際資金流向、動搖金融穩定,一些基本面較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或會受到更大壓力。   俄烏衝突發生後,一些國家把國際金融系統武器化,例如肆意把一些金融機構從全球支付系統SWIFT中移除,作為制裁和經濟封鎖的工具,扭曲和干擾了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   我們認清了以上的外圍形勢和可能出現的風險後,便可思考香港應如何部署和應對,在抓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守穩安全。國家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兩者必須統籌兼顧,兩者亦相互促進。   面對去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的小型經濟體,難免受到影響。我們要在做好風險管理的同時,更好更廣地聯繫國際市場。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加強與其他經濟體的經貿關係,積極尋求與更多貿易夥伴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協定,以促進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香港至今已與20個經濟體簽訂了八份自貿協定,及與31個海外經濟體簽訂了22份投資協定。特區政府會繼續爭取與其他經濟體締結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以期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RCEP(《區域經濟全面伙伴關係協定》)的成功簽署和落實是區內經濟融合的重要里程碑。特區政府持續在不同場合、不同層面向各成員經濟體重申香港加入RCEP的意願,亦得到正面回應。RCEP在今年1月1日於大部分成員經濟體生效,特區政府已隨即提出加入的申請。我們會尋求與RCEP成員經濟體展開磋商,努力凝聚各界支持香港加入RCEP的共識,積極為香港加入RCEP創造有利條件。   雖然俄烏衝突所引起的糧食和能源問題對香港的直接影響有限,但我們也應居安思危。香港整體食物供應超過90%為進口食品,而當中內地是本港最重要的食物供應來源地,特別是鮮活食物,所以在確保食物供應穩定方面,我們也有背靠祖國的優勢。先前第五波疫情下,食物供應鏈受到干擾,特區政府一直與廣東省政府及內地相關部委緊密聯絡,並在極短時間內開通多條新的水路運輸路線,同時優化陸路接駁安排,使內地供港的蔬菜、水果等鮮活食品及其他日常食品和生活物資供應迅速回復正常。   至於能源方面,香港依賴入口燃料,但因為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對能源的依賴度相對較低。此外,為確保整體供應和價格穩定,香港會從多個渠道採購能源,避免因對個別渠道過度依賴而出現安全隱患。   維護金融安全是我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香港是國家的離岸國際金融中心,擔當國家金融發展改革的試驗田和防火牆角色,我們必須要牢記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不斷提升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從大局和長遠需要出發積極謀劃發展,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審視各個項目的推動,以底線思維做好各種風險防禦的準備和預案。   為應對金融方面的威脅,特區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已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風險預警和管理機制。香港的監管制度是分行業監管的,上層統領十分重要。由我主持和由不同金融監管機構組成的金融監管機構議會會密切監察金融市場運作,並同時加強協調各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以提高規管及監督的效率和效能。通過全天候、跨市場、聯動式的監測系統,特區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持續監察有否出現系統性風險的跡象,並會按需要即時作出果斷應對,力求把問題遏止在出現之前,確保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行業能有序發展。金融監管機構亦提前準備預案以應對各種可能的情境,並對相關業界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實地審查以及壓力測試,確保每個環節都有能力應對各類突發情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3月初公布了對香港的定期詳細分析評估報告,再次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具備穩健強韌的金融體系,並認同香港金融業在疫情期間持續擴張和發展。   過去一段時間,面對疫情變化、持續緊張的地緣政局、歐美通脹高企,以及主要央行加息趨勢等不穩定因素,外圍金融市場趨向波動,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但香港金融市場仍一直保持穩健,各市場環節運作暢順,資金有序進出。這除了因為香港擁有穩健成熟的監管及風險監察體制,亦有賴於本港金融市場強大堅固的緩衝和抗震力。本港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平均約20%,遠高於國際最低標準的8%;主要銀行的平均流動性覆蓋率達150%,同樣遠高於法定最低要求的100%。整體不良貸款比率於2022年3月底為0.98%的低水平,這些都反映銀行具備充足條件應對挑戰。   此外,本港外匯儲備充足,截至今年6月底規模接近4,500億美元,相當於貨幣基礎約1.7倍,支持聯繫匯率制度順暢運作,為香港的金融和貨幣穩定提供堅實後盾,足以應付受美國及其他國家加息周期的影響。事實上,聯繫匯率制度實施接近40年來經歷過多次經濟及利息周期,一直行之有效,是香港金融穩定的基石。   儘管如此,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圍政經環境,我們已就不同的風險情景,做了充分的評估,並且準備好應對預案。可以肯定的說,在金融安全這個議題上,我們是以底線思維,做好全方位的應對準備。我們有信心,香港的根基穩固、機遇無限,定能再創高峰。   國家是香港的最堅實後盾、是香港經濟的定海神針。內地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十四五規劃下,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將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和自由開放、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只要我們善用這些優勢,必定能夠踏上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並為國家發展作出新貢獻。   國家十四五規劃已確立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和定位。香港除了一如以往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以及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外,亦將建設和發展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這些定位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清晰指引,有助我們發揮國家的國際循環節點功能,並深度參與國內循環。香港可繼續擔當國家的門戶、跳板和中介人角色,吸引外資企業和人才進入內地和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同時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透過推動粵港澳三地的基建對接、規則銜接和制度創新,便捷生產要素的流動,在創新科技、金融等方面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從而增強香港經濟發展動能,為市民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除了鞏固和繼續發展好傳統優勢產業外,特區政府近年致力豐富香港的產業發展,推動高質量而且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從而創造更多元的優質就業機會,而創新科技是當中重要的一環。過去五年特區政府在發展創科方面已投放了1,500億港元,創科產業的生態系統已日漸成熟,在提升香港經濟增長和競爭力上將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各位,誠如習主席在七一慶典的重要講話所言:「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香港的條件非常優厚,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新一屆政府期望能和大家一起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充分用好長久以來建立的優越營商環境,在維護好安全的同時,共同為香港創造一個發展黃金期。   最後,我祝願今日的研討會圓滿成功,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大家!
http://dlvr.it/SV207d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4月通脹1.3%

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較3月1.7%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低於3月份的1.7%升幅。   各類消費項目中,基本食品、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交通、煙酒、雜項服務、耐用物品、雜項物品和水電燃氣的價格上升;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新鮮蔬菜供應轉趨穩定,令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放緩,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的升幅則隨着本地疫情退減而加快。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錄得顯著升幅。   展望將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高企,預期會為外圍價格繼續帶來壓力。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大致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維持溫和。  http://dlvr.it/SQxxBg

精準抗疫 邁向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一屆政府以精準抗疫為原則,希望有效控制疫情風險,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經濟活動重拾動力,並致力讓香港進一步邁向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16日出席2021年香港名牌選舉、香港服務名牌選舉、香港新星品牌選舉暨香港新星服務品牌選舉頒獎典禮的致辭:   史立德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陳國民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各位台上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和榮幸出席今晚的2021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典禮受疫情影響,延期到今晚舉行,但從現場的盛況可見,疫情完全無礙大家共襄盛舉的熱忱!   首先,我在此衷心祝賀今日獲獎的企業和傑出的企業家。它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憑着自身紮實經營、把握市場機會、不斷精益求精,經過嚴格審核、脫穎而出獲得嘉許,絕對是實至名歸。我知道當中不少是中小企品牌,這確實令我們感到特別欣慰和鼓舞。   我亦十分感謝中華廠商會和品牌發展局多年來透過品牌選舉以及不同的活動,致力提升本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進香港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成就了眾多傑出的香港品牌。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本港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受疫情和外圍政經環境惡化影響,上周我們再下調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顯示今年香港的經濟正面對較大挑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備受考驗。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堅持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為原則,務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達致最大的防疫效益。上周五剛實施的「3+4」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我們亦正全力籌備於今年11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盡力促成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在同月舉行,這些標誌性的實體項目,讓我們朝着商貿開放與經濟復常再走近一步,同時激活香港與國際間的聯繫和互動,重新擦亮香港這個國際知名品牌。   此外,在經濟面對較大下行壓力之際,我們今年分兩階段向市民發放消費券,希望刺激消費市道,支持企業經營,穩經濟、保就業。消費券同時推動電子支付更為普及,為企業經營和新的商業模式創造空間和機會。   跨越眼前挑戰,香港的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前景仍然是相當亮麗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包括要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綱要》、

特區成立25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香港郵政下月1日發售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5周年為題的紀念郵票及相關郵品。   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香港郵政發行一套四枚紀念郵票、一張小全張和相關集郵品。郵票展示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亦帶出教育學生國民身分認同,以及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下,香港將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年輕人和企業帶來龐大發展機遇。   香港郵政並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25周年發行郵票小型張。解放軍駐港部隊堅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和《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重要基石。    有關兩套紀念郵票及相關郵品和正式首日封發售詳情,可參閱香港郵政網頁。 全線37間集郵局下月1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為所有首日封、紀念封、註明首日字樣和本地地址自製封,提供即時人手蓋印服務。 http://dlvr.it/SSPh1m